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 旗下服务电商平台

企业该如何应对亚马逊平台上的侵权投诉?

2018-10-12 16:8:35浏览:1910关闭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供需关系严重不平衡的时代,企业之间的商业纠纷,是在所难免的。在纠纷中,涉事企业会借助不同的工具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在社会法制系统不断趋于完善的今天,知识产权愈发成为很多企业的首选武器。Intellectual Property,不再是仅仅只能起到保护自身应有权益的作用,还能作为一个有利的工具帮助企业有效地打击恶意竞争对手,从而更好地拓展市场占有率。

作为近距离接触和参与处理这些知识产权纠纷和相关事务的从业人员,最近经手处理的一起亚马逊侵权投诉案件,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国内企业已经懂得借助知识产权,在国外的线上销售平台进行投诉以打击竞争对手了。而且,我们注意到,类似的投诉案例,有一个攀升的趋势。所以,笔者希望借助本文,大致讲述一下企业在面对近些日子来比较热门的网络侵权投诉问题的应对思路。

本案回顾:

今年9月底,亚马逊平台上被诉企业A于找到笔者所在的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就产品在亚马逊被撤架的事件寻求帮助,原因是竞争对手企业B在平台上发起投诉。 同为深圳市的电源转换器生产企业,企业A和企业B的不同之处在于,企业B在美国拥有相应的发明专利并且据此向亚马逊平台起诉。亚马逊作为销售平台,为避免牵涉到不必要的纠纷中,在收到企业B的侵权投诉当天,便将企业A的产品下架。

根据过往类似案件的处理经验,面对这样的情况,总体的应对方案可以分为以下四种:

1. 与原告方协商和解,使产品恢复上架

2. 自证产品对原告专利不构成侵权并与亚马逊交涉,使产品恢复上架

3. 考虑对竞争对手的专利提无效,以迫使其自动撤诉

4. 走法院程序以最终获取法院出具的裁定书,并据此要求亚马逊恢复产品上架

综合考虑客户的预算、产品周期、协商可行性(对方要求低折扣收购我所客户所有库存产品并且销毁模具),我们建议客户采取第二种方法。

对于第二种方法,具体步骤可以分为以下四步:

1. 对涉案的产品和专利做侵权对比分析

2. 根据侵权分析报告的结论与亚马逊进行交涉

3. 根据亚马逊的要求对相关材料做进一步加工

4. 亚马逊同意恢复产品上架

 

在操作层面上,有以下的事项需要引起特别重视的。

1.需要找到有处理过相关亚马逊侵权案件的美国律师,因为他们有亚马逊法务部门的联系人的直接联系方式,否则就仅仅能通过亚马逊官方的公共邮箱联系,效率会大打折扣。

2.侵权分析报告,需要与有经验的美国律师深入沟通,清晰明白地陈述不侵权的原因,以便亚马逊相关法务人员能够做出判断。

3.需要配合美国律师的工作,不断联系亚马逊,争取获得回应,以获得进一步修改相关材料的指导意见。

4.侵权分析报告,可以选择由美国律师直接安排出具,但成本会相对高昂。可以在国内选择有资质的律所出具初步的分析报告供美国的律所参考,以便减轻对方的工作从而降低成本。同时,如果国内的事务所能够在美国当地有紧密合作的事务所,会降低沟通成本并且促进项目的推进。

按照前文提到的思路,我所的长期合作伙伴,美国综合事务所T自9月底开始,一直保持与亚马逊法务部的相关同事的紧密联系,并且同时与我们沟通亚马逊方面的具体要求。最终,在11月10日收到亚马逊的通知,同意产品恢复上架。

嘉权视角:

回顾整个事件的处理过程,我所客户(企业A)在面对此次侵权投诉的态度,比很多其他的国内客户都要积极。他们几乎第一时间就找到我们进行求助,并且非常配合我所的工作,相关的资料准备工作都非常高效。据我们了解,他们在亚马逊上线该产品之前,已经做过了相应的侵权分析工作(也称专利预警分析),在产品的设计上就有意避开竞争对手(企业B)的显著技术和设计特征。无奈线上销售平台,对于此类投诉的(涉及发明专利)处理如此迅速,几乎没有给被告侵权方解释的空间。

根据有关资料显示,亚马逊官方在收到涉及发明专利有关的侵权投诉,一般不会调集人力去做对应的分析就马上进行下架处理,原因是发明专利牵涉很多复杂的技术细节,不同于外观专利,能够轻易的作出判断。 所以,基于不想卷入纷争的考虑,亚马逊官方会在收到发明专利相关投诉时,会第一时间反应,对被诉产品做下架处理。说到这里,你是否更加意识到,知识产权或者具体来说专利的布局,对于商业竞争的重要性了?

类似的案例,其实每天都在发生着,数也数不过来。作为知识产权行业的从业人员,面对类似的事件,除了感慨那部分具有前瞻思维的企业的高明(提前布局知识产权这一商业竞争武器)之外,也为部分反应迟钝的企业感到惋惜(一心只顾着企业和产品的运营)。知识产权的战争,业已打响,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都得参与其中。被动迎战的您,在丧失主动权的前提上,哪怕最终在纠纷中胜出,也是损兵折将。

正如本案例中的涉案企业A一样,虽然产品最终恢复上架,但是产品被撤架期间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是巨大的。时间拖得越长,对于企业的影响就越大。 回到案件的最开始,假设涉案企业A同样也拥有相关的产品专利,在竞争对手B发起侵权投诉的时候,立马提起反诉直接施压于对方身上,让对方快速撤诉,这样的应对措施才是最有效最直接的。

这又回归到一个话题,那就是:

企业运营初期,如何做好知识产权在国内以及全球其他重要目标市场的布局问题。

这个话题,我们留待下一次在跟大家分享。

(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 李华昌)